关于“诸葛亮借东风”的文言文描述,综合《三国演义》原文及后世研究,主要情节如下:
一、原文出处
该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原文为: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核心情节
背景设定 建安十三年冬,曹操率大军南下攻打荆州,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抵抗。曹操因江面结冰无法渡江,需待天气转暖。2. 周瑜的困境
周瑜为火攻曹操制定计划,但连日西北风阻挠,无法实施。他因此郁郁而终,卧病在床,被赵云称为“病源”。
诸葛亮的智谋
诸葛亮通过观测天象,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东南风)将至。他谎称有“呼风唤雨”之术,命周瑜在南屏山建七星坛作法。 实际上,诸葛亮早已知晓天气变化规律,通过装模作样的法术迷惑周瑜,待东风来临便率军渡江,助周瑜火攻曹操。
三、相关诗句
诸葛亮借东风的直接描述在《三国演义》中未出现,但杜牧的《赤壁》诗中有名句: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该诗借东风之喻,感慨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
四、历史与文学差异
历史真实性: 《三国演义》中“借东风”的情节虽以诸葛亮为核心,但具体细节多为艺术加工,如七星坛的构造、法术的真实性等均无史料记载。- 文学意义
综上,诸葛亮“借东风”的文言文核心出自《三国演义》,其原型是结合天文观测与战略布局的虚构情节,但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经典的智谋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