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到1922年间,甘地发动了一场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Non-Cooperation Movement)。这场运动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旨在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的独立。
运动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达到了高潮。英国为了巩固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准备宪政改革、颁布罗拉特法(1919年)以加强对印度人民的镇压。1919年4月13日发生的阿姆利则惨案进一步激化了印度的反英情绪。
运动过程
1920年 8月1日:
甘地辞去勋爵职务,公开宣布发起不合作运动。
9月:国大党通过甘地提出的不合作计划,内容包括拒绝在殖民地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用手工制品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12月:国大党通过了“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标志着运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1921年 396次罢工:
这一年各地罢工396次,参加者达60余万人,运动进入高潮。
1922年
2月5日: 联合省(今北方邦)戈勒克布尔县乔里乔拉村农民将22名警察连同警察局一起烧毁,运动超出非暴力界限。 2月12日
3月10日:甘地入狱,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运动影响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然而,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最终决定停止这次运动,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
总结
1920到1922年间,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这一运动,甘地不仅展示了非暴力抵抗的力量,还动员了广大民众参与反英斗争,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运动最终因超出非暴力界限而停止,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