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不稳定时释放能量并转变为更稳定核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原理和特点如下:
一、α衰变
过程描述 放射性原子核释放一个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氦-4核),转变为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的新原子核。 例如:
$$^{238}\text{U} \rightarrow ^{234}\text{Th} + ^{4}\text{He}$$
守恒定律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应用示例
镭-226衰变为氡-222,半衰期约3.8×10⁻⁷年。
二、β衰变
β-衰变
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β⁻粒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原子序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 例如:
$$^{226}\text{Ra} \rightarrow ^{226}\text{Cd} + e^- + \bar{\nu}_e$$
。
β+衰变
质子转变为中子,释放正电子(β⁺)和正中微子,原子序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 例如:
$$^{14}\text{C} \rightarrow ^{14}\text{N} + e^+ + \nu_e$$
。
特殊类型
轨道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转化为质子,同时释放中微子。
三、γ衰变
过程描述
放射性原子核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释放γ射线(高能光子),不改变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数。 例如:
$$^{137}\text{Cs} \rightarrow ^{137}\text{Cs} + \gamma$$
。
特点
γ射线是电磁波,无电荷、无质量,穿透力强,常伴随α或β衰变发生。
总结
α衰变: 质子数减2,质量数减4,伴随α粒子释放。 β衰变
γ衰变:无粒子释放,仅能量以光子形式输出。
衰变过程均遵循核反应方程,且半衰期是统计性质,用于描述衰变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