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翡翠好坏需从颜色、质地、透明度、工艺及证书等方面综合判断,具体方法如下:
一、颜色判断
颜色种类 以绿色为主,常见品种包括正阳绿、帝王绿、玻璃绿等,紫色、红色等稀有颜色价值更高。
颜色分布
天然翡翠颜色自然过渡,从内部矿物缝隙渗透形成层次感;染色翡翠颜色均匀浮于表面,缺乏自然过渡。
颜色等级
采用“浓、阳、俏、正、和”五级标准:
浓:深绿青翠无杂色
阳:明亮艳丽
俏:晶莹剔透
正:纯正无杂
和:均匀一致。
二、质地与透明度
质地
优质翡翠细腻紧密,肉眼难以分辨矿物颗粒;劣质翡翠粗糙,可能有棉絮状结构。
透明度(水头)
玻璃种:完全透明,内部结构清晰可见
冰种:半透明,可见少量棉絮状物质
糯种:不透明,有颗粒感
豆种:透明度低,可见粗大晶体。
三、光泽与瑕疵
光泽
天然翡翠呈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冰种、糯种呈油脂状;假货多为蜡质光泽。
瑕疵
正品翡翠有天然石纹、棉絮等,人工处理过的翡翠表面光滑无瑕疵。
四、工艺与证书
工艺
雕刻精细、布局合理的作品能提升价值,但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证书
购买时建议索要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包含颜色、透明度、重量等参数。
五、辅助鉴别方法
重量: 真翡翠密度大,手感沉甸甸;假货轻飘飘。 硬度测试
敲击声:清脆悦耳为佳,沉闷者为次。
荧光反应:紫外线灯下真翡翠呈蓝紫色荧光,假货无反应。
六、购买建议
优先选择颜色鲜艳均匀、透明度高的翡翠;
避免购买价格异常低廉或表面过于光滑的产品;
专业机构检测与经验丰富的商家咨询是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