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城
定义与功能 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以城墙为主体,结合关城、敌楼、烽火台等组成庞大防御体系,用于限隔敌骑、传递军情。
规模与分布
- 总长度: 约2.1万公里(不同段落差异较大,如明长城约8851公里)。 - 地理范围
- 主要段落:包括山海关、八达岭、慕田峪等著名景区。
历史意义 - 世界最长人工建筑,与埃及金字塔齐名,象征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规模修筑,后续历代不断加固,形成现规模。
二、故宫
定义与地位
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建筑规模
- 占地面积: 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 布局结构
- 房屋数量:实际有大小院落90余座,房屋980间(另有“间”为四柱空间的特殊计算)。
历史价值 -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巅峰。
- 建成于1406-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扩建,见证明清24位皇帝的统治。
三、补充说明
建筑特色: 故宫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装饰金碧辉煌的彩画,体现封建等级制度;长城则多以青砖石为主,地势险峻。 文化象征
以上资料综合自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及旅游指南,涵盖长城与故宫的核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