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首联: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诗人开篇即写中秋夜的清冷月光,这种清冷的光芒让人无法深思,反而增添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愁恨。这里的“万里清光”既指月光的皎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遥远。
颔联: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抒发了对征人和离人的同情。陇外的征人久戍边疆,无法与家人团聚;庭前的新别离更是让人心痛。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现了中秋夜人们的离别和思念之苦。
颈联: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诗人通过两个典故,进一步描绘了中秋夜人们的悲欢离合。失宠的故姬在归院之夜,没蕃的老将在上楼之时,都充满了哀怨和孤独。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尾联: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诗人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月亮虽然明亮,但它无法照见所有思念之人,这种无奈和惆怅让人肠断。最后一句“玉兔银蟾远不知”,既指月亮的遥远,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尽思念。
总的来说,《中秋望月》以中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光、征人、离人、故姬、老将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离别的感慨。诗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