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子的启蒙读书顺序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幼儿养性 (零岁至三岁前):在这个阶段,孩子心无分别,性德纯正,适合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书籍来培养良好的品性和行为习惯,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和《孝经》。
童蒙养至
(至十三岁前):
孩子开始接触更多的经典读物,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四书,以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六经。
此外,还会学习诗词、典故、古文等,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古文观止》等。
少年养志(十三岁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接触更为深入的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
同时,也会阅读一些历史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以增长见识和培养历史素养。
成年养德(成年后):
成年人则继续深入研读儒家经典、诸子百家著作以及各类史书,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问水平。
建议
早期识字: 识字是读书启蒙的第一关,建议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开始。 经典诵读
兴趣培养:通过讲故事、听书等方式,激发孩子对古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持续学习:读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成年人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问水平。
这个顺序不仅有助于孩子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