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优美句子的好桥梁

句子桥—优美句子的好桥梁

求名人对莫言的评价?

59

余华:

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了。因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陈忠实:

中国作家终于走进了诺奖行列,我觉得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必将对中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莫言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独特思维、艺术个性,都已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摘取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严歌苓:

莫言很刻苦努力,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莫言对于小说的专注是非常绝对的。我跟莫言是当年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的同班同学。当时一家杂志请他写一篇杂文,他说“除了小说我什么也不会写"。后来杂志社找到我,我就写了(笑)。说明他是十分单纯和纯粹地在写小说,这个奖项,他当之无愧。

龙应台:

莫言得奖,太棒了!最喜欢莫言的《生死疲劳》,他的小说充满方言,可以彻底看到村落的经验是如何给人充沛的生命力,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每回读莫言的小说,都会感叹,我不如他。

张大春:

很多人说他受马尔克斯的影响,我觉得他是形似神异。他作品中博杂的叙事传统,不是移植过来的,而是他从民间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阎连科和陈忠实也是这种接地气的作家。

毕飞宇:

莫言是我最爱的作家。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在于告诉大家作家是人。49年之后国家统一意志造成作品中作家个人意志的渺小,但莫言不是意识形态的对抗,而是内心巨大生命力按捺不住。

苏童: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头顶桂冠、身披枷锁,这是不可否认的处境。作家苏童在山西汾阳中学谈论当代文学时,情不自禁地聊到处于尴尬地位的莫言。

陈丹青:

莫言的诺奖荣誉染上了非黑即白的色差。

余秋雨:

莫言能获奖说明国内至少十人也可以。言外之意也是说莫言获奖不代表他是中国最牛作家。

赵南元: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文艺没有国界,但文艺家有国界。莫言激起公愤的背后:文学可以不讲政治,但文学家的公共生活得讲一点政治。

这些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现了莫言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总体上都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