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章程是合作社的基本法律文件,规范其组织架构、成员权益及运营规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实践案例,其核心内容通常包含以下部分:
一、总则
名称与住所 明确合作社名称、注册地址及邮政编码。
性质与宗旨
- 明确合作社为互助性经济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 宗旨通常包含服务成员、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法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制定。
二、成员
成员资格
规定成员资格条件(如年龄、出资要求、地域限制等)及入社、退社程序。
成员权利
包括表决权、选举权、盈余分配权、知情权等。
成员义务
涵盖遵守章程、缴纳费用、参与活动等义务。
三、组织机构
成员大会
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和修改章程、重大决策等。
理事会/管理团队
职责包括执行成员大会决议、日常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
监事会
监督理事会运作,维护成员利益。
四、业务范围
明确合作社从事的具体活动(如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需与营业执照保持一致。
五、财务与盈余分配
资产与负债
定义固定资产、净资产等财务指标。
盈余分配原则
通常按成员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盈余,具体比例由章程约定。
亏损处理
规定亏损分担方式及弥补机制。
六、章程修改与终止
修改程序
需经成员大会表决通过,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终止事由
包括成员大会决议、经营期限届满、严重违规等。
清算程序
明确清算责任人与时间安排。
七、附则
附加表决权
设立对重大事项的特别表决权条款。
争议解决
约定诉讼管辖法院及争议解决方式。
其他事项
包括联系方式、章程生效日期等。
注意事项:
农民专业合作社需特别注意成员人数(如7-50人)及出资比例要求;
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普通合作社在股份设置、利润分配上有本质区别;
签订章程时建议咨询专业机构,确保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