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里,鲁迅通过描写两位医生——姚芝轩和陈莲河——的形象,对当时社会上庸医的误人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姚芝轩
外貌特征:脸圆而胖。
收费高昂:出诊费昂贵,普通出诊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甚至在一次夜晚的出诊中,非一百元不去。
医术平庸:草草地一看,胡乱开了个方子,病人竟然有所好转,但病情并没有真正得到控制。在病人没有了脉搏后,依旧从容地取了药方纸,写下“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然后署名画押。
态度恶劣:以挣钱为目的,草菅人命,推荐其他医生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快地拿到钱。
陈莲河
外貌特征:脸长而胖,真名何廉臣。
收费合理:相对于姚芝轩,陈莲河的收费较为合理,普通出诊费十元。
医术荒唐:所开的中医处方包括“原配一窠的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以及“败鼓皮丸”和何氏自制的“丹药”,这些药方显得非常荒谬,被后人批判为草菅人命。
态度虚伪:虽然收费合理,但医术和态度同样恶劣,推荐其他医生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快地拿到钱。
通过这两位医生的形象,鲁迅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庸医的无能、贪婪和草菅人命的实质,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这些庸医不仅没有治病救人,反而利用自己的医术和地位来勒索钱财,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