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优美句子的好桥梁

句子桥—优美句子的好桥梁

关于疏导性原则的小故事?

59

大禹治水的启示

很久以前,大禹的父亲鲧负责治水,但他采用了堵塞的方法,结果水患不断。大禹接任后,改变了策略,他采取疏导的方式,开挖河渠,引导水流回归大海,最终成功平息了水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疏导往往比堵塞更为有效。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

孔子,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以疏导著称。他善于通过引导和启发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错误。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对孔子的教育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疏导性原则的重要性。

小杜同学的故事

小杜是一位学霸,但性格孤僻,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班主任李老师利用小杜学习成绩好的优势,让他担任学习互助会会长,负责辅导其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小杜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往,并养成了尊重他人的习惯。这个案例体现了疏导性原则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赵老师与小杰的故事

赵老师在处理学生小杰打架的问题时,没有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耐心地与小杰沟通,了解他打人的原因,并通过讲道理让他明白“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最终,小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这个故事展示了疏导性原则在解决学生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

疏导性原则是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它要求教育者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要善于引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通过疏导,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实现德育的目标。